形态描述
体小,毛被短稀(图326)。头深褐,长0.24,宽0.35,头顶中央有刻点列,“Y”
型分布,两单眼间无横列毛。触角第1、2节黄色,第3、4节浅褐色至深褐色,各节长
0.08:0.21:0.17:0.18。前胸背板深褐,长0.25,后缘宽0.62;四角无直立长毛;侧缘
直,略成薄边状;胝区平坦,中纵线处有刻点列,胝后缘凹陷浅;领区及后叶刻点较深
大,但不成横皱状,前翅革片及楔片全部淡黄或楔片端部加深成淡褐色,膜片灰白;外
革片长0.52,楔片长0.29。足黄色,基节、跗节浅褐色。雄虫阳基侧突叶部宽短,略
弯曲,末端突然收缩成小突尖状,无齿,鞭特殊,由最基部分为3枝,最外侧一枝粗,
骨化强,末端平截,其余2枝鞭状,第2枝最长,略超过叶的末端(图336)。雌交配
管基段分为两节,基节短、细、端半粗,长约为基节的1.5倍;端段短,长为基段长的
1/4,基部狭缩,端部稍膨大(图343)。体长1.5—1.7。
观察标本 9♂,福建邵武古县街,1945.Ⅺ.9;4♂10♀,广东广州康乐,1962.
Ⅷ.27—30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♂1♀,广东广州石牌,1962.Ⅸ.5,郑乐怡、程汉
华采;1♀,广东广州白云山,1962.Ⅸ.10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♀,广东高要鼎湖
山,1962.Ⅸ.28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♂,广西桂林,1964.Ⅸ.9,王良臣采;
1♂,海南海陵,1971.Ⅳ.29,张维球采(捕食稻蓟马);1♂,海南尖峰岭天池,
1985.Ⅳ.19,郑乐怡采。
广州标本采于狗尾草(Setaria geniculata)常见于南方稻区(张维球 1985),捕食
蓟马和鳞翅目幼虫的卵。
型分布,两单眼间无横列毛。触角第1、2节黄色,第3、4节浅褐色至深褐色,各节长
0.08:0.21:0.17:0.18。前胸背板深褐,长0.25,后缘宽0.62;四角无直立长毛;侧缘
直,略成薄边状;胝区平坦,中纵线处有刻点列,胝后缘凹陷浅;领区及后叶刻点较深
大,但不成横皱状,前翅革片及楔片全部淡黄或楔片端部加深成淡褐色,膜片灰白;外
革片长0.52,楔片长0.29。足黄色,基节、跗节浅褐色。雄虫阳基侧突叶部宽短,略
弯曲,末端突然收缩成小突尖状,无齿,鞭特殊,由最基部分为3枝,最外侧一枝粗,
骨化强,末端平截,其余2枝鞭状,第2枝最长,略超过叶的末端(图336)。雌交配
管基段分为两节,基节短、细、端半粗,长约为基节的1.5倍;端段短,长为基段长的
1/4,基部狭缩,端部稍膨大(图343)。体长1.5—1.7。
观察标本 9♂,福建邵武古县街,1945.Ⅺ.9;4♂10♀,广东广州康乐,1962.
Ⅷ.27—30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♂1♀,广东广州石牌,1962.Ⅸ.5,郑乐怡、程汉
华采;1♀,广东广州白云山,1962.Ⅸ.10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♀,广东高要鼎湖
山,1962.Ⅸ.28,郑乐怡、程汉华采;1♂,广西桂林,1964.Ⅸ.9,王良臣采;
1♂,海南海陵,1971.Ⅳ.29,张维球采(捕食稻蓟马);1♂,海南尖峰岭天池,
1985.Ⅳ.19,郑乐怡采。
广州标本采于狗尾草(Setaria geniculata)常见于南方稻区(张维球 1985),捕食
蓟马和鳞翅目幼虫的卵。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